
A Pirahã family。 Credit: Caleb Everett, CC BY-SA
作者 | Caleb Everett
翻译 | 黄嘉棋
改写 | Adam Peng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 Yeal & 小注
朗读 | 胡恩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湘蓉
其实我们并不是生来就能轻而易举地区分数量间的大小,“无数字”文化指的是那些语言中不包含任何数字或仅有极少数精确数字的文化。
并不是所有文化中都存在“数字”这一概念。在南美亚马逊流域的丛林深处,分布着一些对数字没有任何概念,以狩猎与采集为生的部落。他们并不会用数词精确地表达数量,而是只依赖诸如“几个”、“一些”等较为模糊形容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中根本离不开数字的我们。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由数字构成的世界。我们用数字表达时间、确定年龄、衡量体重、判断财富价值……那些精确严谨的数值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程安排到心理状态,无一例外。
你或许觉得没有数字的世界很奇怪;但回溯历史你会发现,其实像我们这样使用固定数字的人们才是少数。在人类长达二十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并没有精确的计数方法;即使是在今天现存的七千多种语言之间,对数字的使用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正是“无数字”文化所使用的语言为科学家们研究数字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借助对“无数字”文化的研究,卡勒·埃弗雷特在一本新书里探索了人类创造数字的方式,探讨了数字的出现对人类的农耕和文字的起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无数字”文化指的是那些语言中不包含任何数字或仅有极少数精确数字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开头提到,居住在亚马逊流域的蒙多鲁库文化(Munduruku)和皮拉哈文化(Pirahã)。科学家们还研究了一些成长于尼加拉瓜文化(Nicaragua)从未了解过数字这个概念的成年人。在“无数字”文化中,即便是健康的成人也难以准确分辨并记住像“4”这样小的数词。在实验中,研究者一粒一粒地往易拉罐里放坚果,然后再一粒一粒地将坚果取出;被试观察研究者放入并取出坚果的全过程,并被要求当易拉罐里的坚果被全部取出时,向研究人员示意。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实验中所使用的坚果一共只有四五粒,但“无数字人”并不能准确地记得易拉罐里剩余的坚果。